Monday, 8 June 2015

关丹海南会馆的历史-Sejarah Persatuan hainan di kuantan

关丹海南会馆简史


location of Kuantan 


location of persatuan hainan kuantan (you can click and opening)

The History:
          檳城是海南人南來的第一站,馬來西亞海南人最早的地緣性組織是馬六甲瓊州會館,該館成立於公元1869年,該會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但是檳城的嘉慶會館成立於1801年,比起前者較早。根據海南人的符樹強對於海南會館的資料整理得出,關丹海南會館創立至今,已經有一百多的歷史歲月,當其1895年的發韌之初,仍由海南人潘昌桂公報效會館地址,王三職、史錦璋、史珼璋等各氏負責捐助款項,在關丹開拓點靠近河岸一帶,或是用另外的角度視近天然村一帶,興建亞答屋一間,並且在關丹成為第一間館宇。
        館宇既經落成,首先用會館名義請求政府撥給公地約四依吉左右,位於武吉士哥冬斜坡地段,其地契為五二九號,以創建瓊州義山,但是近幾年來,瓊州義山已經出現位滿的景象。海南會館內則安設神像,設置鐘鼓,以供善男善女前來參拜,並且會館有僱傭廟祝來專司其職,每年春秋兩季,均有舉行拜祭,並由各戶輪流值理,名為爐主。蓋當時聚居此間之海南人,為數寥寥無幾,故可見當時侯的組織之簡單仍如此耳。
        此後每逢年關佳節,循例舉行奉神拜祭,一時鐘鼓雷鳴,因之附進警局,竟指為喧擾民眾,諸多干涉,故為長久之計,仍由詹行健公倡議,另外遷建館址於武吉烏美律打石山之旁,由盧鴻儒公申請政府批准撥給該處地契,王三職、史錦璋、史珼璋諸氏原集議商討籌募捐款事宜,但當時旅居此地之海南人人數甚少,所幸男女老少,均能踴躍捐輸,數日之間募款達千元之譜,爰即擬具建館計劃,除將所需物資就地採辦之外,全部磚瓦概由瓊州直接購買,從文昌縣清爛港專僱帆船運來應用,時乃公元一九零四年春。器材既已購置完備,即行擇吉良辰來舉行開基典禮,詎意動工數日後,館址地契突然發生糾葛,因而建館工事逼得停頓,幸獲海南同鄉李森宛氏,尋找途徑來與政府官員說項,開始蒙正式批准為瓊州會館之永久地契,及指定為廟宇產業,永遠不得變賣,終於館宇得以繼續建築完成。
        第二期館宇落成後,全海南同鄉莫不額手稱慶,隨即迎神明入館,舉行祭儀,此後按年發帖樂捐,籍為酬神之用,以前舊有亞答館址,則原壁歸趙,由潘昌桂公收回自理。當時尚有熱心同鄉,龍學江、鄭錦心、李森宛等氏,復集資栽種橡膠樹於新館址前面的曠地,以資生息,俾能補助經常用費,足見鄉賢熱心公益,無微不至,積德行善,後人至今永銘不忘。
        一九零六年,本館海南人同鄉曾經召集一次重要會議,議決安設同鄉列姓亡兄故弟總墳一座位於義山之原,例定清明節期,舉行集體拜祭,以慰先靈。一九一三年詹行健公鑑於新館前面曠地仍甚遼闊,為增加壯觀起見,復興諸同鄉商議,再次進行募捐義款,擴建館宇兩旁圍牆,中間露台廣庭,面對樓閣一座。建築款式,尤其古色古香,閣尖刻畫伏龍藏雲,牆上巧雕神蛟戲波。落成之日,國內名人雅士紛紛寄來中堂對聯,匾額賀詞等,一陣輕風迎來,異鄉旅人,院內獨自品茗,低吟堂上對聯詩章,靜觀樓閣蛟龍弄姿,其樂也融融。自此館宇全貌益見壯觀,善男信女常來祈神還願,香火之盛,不可言喻。至於會務方面,則少有作為,蓋當時社會風氣頗形落後之故也。
        及後當地政府頒布社團註冊條例,本館依照辦理註冊完畢後,旋即召集會議,選舉詹運經公為總理職。斯時海南同鄉寄居於此者,已經逐漸增加,且適逢橡膠行情升漲,百葉欣欣向榮,因之黃養公認為會館設在郊外,日常辦理事務,再將館址重新遷返市區之內,仍是上策之一,詹運經及文朝芴二公均有同感,立即贊成,並以再接再厲之精神發動募捐。果然全體同鄉熱烈響應,結果獲致捐款達數千元之钜。首先撥款三百餘元,購買武吉烏美中心地皮一段,計一依吉餘,其地契為七三九號(即今日之館址)繼而擬妥建築圖測,獲得政府之批准。正值及時興工之際,詹黃二公不幸相繼仙逝,以致建築工事中途受阻,幸而同鄉華明昉氏,鑑於事態突然發生變故,毅然挺身而出,設法周旋,與有關方面多次進行協商之後,獲得圓滿解決一切,尤其得力於周成萬、史可俊、吳乾義等氏從中協助,多方勸言,方得獲致成果。於是第三期建館工程完竣,舊有打石山之館宇乃改為瓊州公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日,此座第三期建成之館宇,在各海南同鄉協力籌備之下,舉行落成開幕典禮,儀式極為隆重,各界人士到場觀禮者,齊聚一堂,晚間復擺設筵席,邀請嘉賓共同慶飲為況殊盛。至於先後主持會務者,有周成萬、潘先興、文華椿等氏,各皆次第連任數年。時至今日海南同鄉得以聚首言歡,以及舉行各種慈善福利事業者,誠乃出自先賢艱辛締造之所賜也。
        一九四一年的年底,日寇南侵,不久馬來亞多地慘遭佔領,各地局勢位於混亂,因而會務於無形中自行停頓,館宇亦為日寇盤踞地。後又用作造船所職工人員之宿舍,為時凡三載有餘。館內家具文件,皆都蕩然無存,惟館宇為其所需則略加修復。
        直到一九四五年秋,因為日寇無條件投降,所以日佔時期宣告結束後,此間海南同鄉為極以謀恢復會務為當務之急,乃即召集臨時會議,推舉潘對軒為臨時主席,及並聘請陳仲泉君為書記,首先進行重新登記會員工作,並且著手整理一切有關會務等事宜。一九四六年,正式召開會員大會,通過會館組織法,改用執行委員復選制。當時潘對軒君被選為首任主席,史可俊君則為副主席,兩人連任二年,會員人數約達二百餘名。是時曾一度進行調查海南同鄉在日佔時期所不幸遭到日寇行以殺害之人士,將其蒙難者姓名登記,編成一冊,並且即擇定清明節期建立殉難烈士總墳於瓊州義山之原,補行拜祭,以示追悼,而慰冤魂。
        一九四七年改選,文華椿、陳宗禮二君當選為正副主席。是年為表揚先賢之功德,凡對會館具有特別貢獻之先輩,乃將其影相放大二十四寸,懸掛在禮堂內,以表達對先輩的紀念之情。一九四八年改選陳宗禮、詹開財二君為正副主席。未幾正主席陳宗禮因為本身的私人事務繁忙而辭職,遺缺由副主席遞補,並且另選刑怡順君為副主席。繼因是年地方發生變亂,政府頒布緊急法令,一切會務逐又轉入冬眠狀態。一九四九年度照舊進行改選,文華椿、詹開財二君當選正副主席。但因館宇被政府徵用,駐紮軍隊,在此狀況之下,不得已會務依舊繼續停頓。
        一九五一年,本館職員陳親安君以此間海南同鄉為數眾多,實有恢復會務活動之必要,乃在市區內後街橫巷租得浮腳樓屋一座,用為會館暫時辦事處。乃即查核會員名冊,及發出通告召開會員大會,經選舉結果,詹所愛、陳親安二君當選正副主席。是年創設會員善後互助金,以及會員子女獎學金,並從事建造瓊州會館義山涼亭,圍設義山四周圍的籬笆,其他會務亦皆積極進行辦理。正值會務蒸蒸日上時,海南同鄉深慶得人之際,詎意正主席詹所愛君,乃天不假年因病情惡化而與世長辭,殊深哀悼。一九五三年秋季,當地政府來函統治文華椿氏,皆同陳親安、詹開財二君前赴軍部辦理接收會館館宇手續。在同時十一月一日,本館始由臨時辦事處遷回原址辦公,同時油漆裝修,重新佈置。年底隨即召集會議,討論應興應改革事宜,並由隔年起,會館當局直接負責清明掃墓及辦理瓊州公廟春秋二祭,以前爐主輪值制,至此正式宣告廢除。
        一九五四年舉行選舉,黃關丹、陳親安二君當選正副主席,而且連任數年。在此期間會員人數由二百餘名,逐年增加至四百餘名。同時,海南會館進行各項重要措施,諸如設置圖書室,第一期由新加坡中華書局及上海書局共購書籍達二千元,館前園地則建成籃球場,後面側旁則建有羽球場。撥款捐助關丹中華小學教室數間,他如地方各種公益事業,莫不盡其錦薄。足見瓊籍同鄉出錢出力服務人群殊足告慰。一九五九年改選,潘正根、陳親安二君當選正副主席。對於發展會務諸般措施大有可為,如成立青年部、組織籃球排球隊、兵乓隊,展開各種訓練活動,前後曾經參加區域際賽,多次奪獲冠軍錦標。另外成立中西樂隊,購買中西樂器,聘請音樂教師指導,一時男女青年聞訊而加入為會員者,接踵而來。可惜好景不長,不數年間,由於生活環境之變遷,人事聚散無常,青年部活動因而轉趨消沉,各組組織日漸散漫,甚至最後面臨崩潰之境。
        一九六一年之後,每屆當選為正副主席這,有上述諸老前輩輪流連任外,尚有數位年輕後起之秀,如拿督潘正良、陳親華、潘正根等君,各皆在其任內克盡厥職,貢獻良多。直到近現代之一九七一年後,進行改選後,拿督潘正良東山再起,被選為正副主席,副主席為史可封JP。史氏年為花甲之際,但是仍老當益壯,對於會務各方面,尤其倍加關懷,如遇有各種難題,必能參謀以求解決之道,其愛護本館之精神,殊足矜式。至於全體職委員等,在拿督潘正良和史可封JP的正副主席領導之下,重新整頓青年部組織,恢復及加強乒乓隊活動,聘請戲劇教練,負責指導、訓練排演工作,劇運動頓形蓬勃發展,另外則發動清寒會員子女借貸課本運動,並自動首先捐助義款達五百餘元。一九七二年秋發動捐款購買新義山(位於林明路九英哩之處),墳場內穴位編號、義山總墳涼亭、大門及匾額,四周籬笆等,均已一一設置妥善。
        為了發展館址前地產,一九七三年主席吳多齡、副主席陳親華發動籌款,在武吉烏米大路旁興建六間店鋪。經營年會員大會通過成立建委會,推舉陳親華為建委會主席,籌劃進行。及一九七七年,六間店鋪將近完成時,執委會改選,潘正良出任主席,另行委任刑怡順君為建委會主席。不幸此後會館內部意見分歧,引致糾紛而訴訟,最後經聯邦法庭判決,事乃平息。不久,建鋪工程完竣,出租作為購物中心。此後,會館固定收租,經濟比以前更為充裕。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瓊州廟不幸於一九八一年發生火患,殿內眾神全不幸被燒毀,一九八二年重修完工,眾神歸位,舉行開光典禮,隆重地慶祝新的到來。
        一九八四年,海南會館接受聯會委託,承辦馬來西亞瓊聯會第九屆瓊聯杯乒乓錦標賽,由十二月七日至九日一連三天舉行,全馬各地屬會共派出男子三十六隊、女子二十五隊,約三百名球員熱烈參加。開幕儀式極為隆重,從海南會館本會門前廣場出發遊行,直達賽場(丹那布爹中箐小學體育館),沿途引人注目,為況殊盛。一九八九年,本會再次承擔重任,主辦馬來西亞海南聯合會第二十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於四月八、九兩日假期關丹市議會禮堂舉行,大會選舉結果,本會副主席陳修武當選為聯會聯絡主任。擴建瓊州廟為天后宮及第二期建鋪計劃,在一九九二年特別會員大會通過,並且成立專責委員會,以致達到積極籌劃的作用。一九九五年至今,展開擴建天后宮籌款工作,獲得熱烈響應。另外在一九九年年慶祝一百週年,當晚舉行盛大聯歡宴會,邀請聯會及本坡社團代表、嘉賓、鄉親參加。在場鄉親捐獻海南大廈基金約八萬元,充分地表現出愛護鄉會的熱忱。
        另外一位彭亨州海南籍人士,傅丹漢先生與雪蘭爾蘇丹皇室和彭亨蘇丹皇室交情甚深,傅丹漢他來自中國海南,如今已經是八十歲,但是十五年前仍擔任彭亨蘇丹的御用大廚,並且長期居住在關丹以南的北根皇城,其皇城中的巴魯加叻,又稱為小皇宮。傅丹漢先生經常戴上草帽在宮內自由行走,傅丹漢在彭亨為皇家服務的歷史,可追溯到已故蘇丹殿下阿布巴卡時期,蘇丹殿下阿布巴卡主動邀請傅丹漢先生進宮擔任中、西餐廚師,老蘇丹逝世後,蘇丹殿下阿末沙和攝政王東姑阿都拉都非常欣賞傅丹漢先生的烹飪手藝。
        傅丹漢先生在二十歲時,從中國海南島到香港,然後來到馬來亞生活,早期的傅丹漢,曾經擔任錫礦工人,之後到金馬崙旅店當廚房學徒,那時日寇投降後的一九四九年,傅丹漢這時候已經是二十八歲,並且他踏入廚房後這選擇影響他之後的一生。由於傅丹漢先生的手藝高超,當時雪蘭爾蘇丹主動邀請他為蘇丹殿下的餐舍(吃風樓)廚師,之後服務殿下為八年之久。之後傅丹漢先生在一九七零年,被彭亨州蘇丹殿下阿布巴卡主動邀請,為北根皇宮的廚師。傅丹漢都為馬來統治者殿下皇室打點中西餐的服務,另外馬來飲食則交由另外廚師負責,傅丹漢先生與其家屬都住在宮廷內,

Source -资料来源 : 關丹海南會館著,《關丹海南會館壹佰週年紀念特刊》(關丹:1995),頁30-32。